唤 回 春 风 绿 田 畴

唤 回 春 风 绿 田 畴

发布日期:2002-09-16 浏览次数:5157

---记皖河农场党委书记、场长 刘会满

皖河农场系安徽省农垦系统典型的困难企业,该场土地 面积78平方公里,人口2.8万人,正式职工8500余人, 离退休人员4000余人,人口多,底子薄,个性突出,形 成该场主要特征,企业办教育、卫生、宗教,社会性负 担和养老包袱过重,九十年代中期,经济开始严重下 滑,企业负债累累,不堪重负,经济运行一度难以为 继,社会不稳定因素增多。2000年10月,一位来自异乡 的皖河籍干部授命于危难之际,担任皖河农场主要领 导,从此风雨一肩挑,凭着一腔热血,一股激情,一种 信念,他重新点燃农场人心中的火焰,2001年一举扭亏 为盈,甩掉了多年亏损的帽子,农场经济逐步复苏,而 且形成“加快发展,富民强场”的良好社会氛围。他就 是皖河农场党委书记、场长刘会满同志。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

刘会满至今还清楚地记得,2000年金秋他刚到皖河时, 离退休老干部、下岗职工、下岗干部分三班人马拦住汽 车不让他进场部机关大院,他们提出有关农场发展的系 列“难题”问询于新场长,并强烈要求送他赴任的农垦 集团公司领导给大家一个说法。刘会满事后深有感触地 说:“正是老百姓这种强烈渴望发展的意识打动了我, 他们用这种特殊的方式欢迎我,恰恰是对新一届党政班 子寄予厚望啊!”
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是比困难多。刘会满场长上任 的第“一把火”就是用党的信念点燃农场人久已冷却的 心,用发展的观点鼓起皖河希望的风帆,用三个代表重 要思想统一全体干部职工的行动。他蹬着一辆自行车, 走队串户,到职工家中做客;他戴着一顶草帽,奔波于 田间地头,与职工面对面共同探讨农场该向何处去;他 怀着思贤若渴的心情请来农业科研机构和高校专家来场 指导,听取他们关于科技兴农和结构调整的意见和建 议。
无论是大会小会,还是各项活动,他都亲自过问会场布 置,他吩咐有关部门精心设计宣传标语,以“团结、鼓 劲、激励”为主题,通过彩旗、标语、简报和激情式的 发言,鼓舞职工群众的斗志,从困难中找到希望,从逆 境中捕捉亮点。除此,他凭着自己的好口才和一颗赤诚 的心,亲自到基层干部中演说,到一线职工中宣传,把 道理说透,把困难讲够,把前途指明,真是“于细微处 鼓精神,于危难中见真情”。
通过“稳人心、抓大事、鼓干劲”,刘会满在2000年短 短两个月的时间内,理顺了职工情绪,理清了工作思 路,足额兑现了赴任后离退休和在职工干部工资,让处 在重重困难中的农场人民度过了一个祥和稳定的春节, 当年春节期间,几乎无一人到总场上访,这在皖河历史 上尚属罕见。
有谁知道,刘会满场长为之付出了多少心血。他远离妻 子和女儿,一个人住在场部机关宿舍,成了名副其实的 单身汉。由于事头多、压力大,他常常废寝忘食地一头 扎在繁杂事务中,一盏灯总是亮到深夜。两个月下来, 妻子见到他时,已是面容憔悴,体重减了5公斤。妻子 抱怨他不注意身体,他笑笑说“什么叫衣带宽松终不 悔!”
+ 依靠改革解困 立足自身发展

改革是一个长盛不衰的课题,然而作为困难企业。推进 改革,一定要把改革稳定、发展的关系紧密结合起,这 三者关系既相对对立的,又是有机统一的,刘会满场长 认真吸取前任领导的经验和教训,在对皖河实施改革过 程中,必须“果断推行,稳妥操作,及时补差”。
首先,在改革的问题上领导班子要达成共识,经过集思 广泛,制定出周密的改革方案。农场轧花厂原是龙头企 业,历史上曾为农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然而,近 几年随着市场转型,体制转轨,作为“老”企业,其暴 露出来的管理和经营弊端日益突出,2001年省棉麻公司 安庆经营站提出中断提供棉花收购款,轧花厂面临倒闭 的危机,全场近2万亩棉花收购无从着落,这不仅关系 到经济,更关系到全场社会政治稳定。刘场长和党政班 子及时研究决策,果断决定对轧花厂实行整体关停,全 员下岗,转换机制,改由省棉麻公司安庆经营站租赁经 营,班子达成共识,周密方案敲定。可是在操作过程 中,职工想不通,用各种方式阻挠改革。场领导一方面 强力推进改革,另一方面做职工思想工作,并说服租赁 单位从原职工中聘用新员工。结果改制获得成功,原在 岗职工全部顺利转岗与新企业建立劳动关系。改制后的 轧花厂重获生机,活力显现。刘会满认为,租赁只是过 渡形式,企业改制的最终结果还是产权制度改革,根据 上级精神,中小企业都应该从国有经济成份退出来,该 股的股,该卖的卖。今年刘场长和班子研究,决定将现 租赁企业---植物油厂实行整体出售,目前此项工作正 在操作中。
困难农场有自己的优势,只要找准切入点,充分利用自 身的优势,困难农场同样有发展的出路。刘会满深知这 一点至关重要。几年来他一直在寻找农场的闪光点、增 长点。农场小城镇距离安庆市仅19公里,不远不近的位 置为跻身城市卫星镇创造了条件,加上近两年皖河口大 桥、安九公路的贯通,农场的城郊区位优势更加突出。 刘场长抓住这一机遇,利用闲置土地资源,积极创造机 会,低门槛引进外地客商投资开发小城镇。2000年吸引 安庆市房地产商建两幢商住楼,对方投资60万元,农场 提供土地,双方合作成功。今年农场又公开拍卖小城镇 土地使用权,外地众多房地产商争相竞标,地皮“炒 热”,不断升值。几件成功的例子印证了刘会满的一句 名言“以土地生财,借外力兴镇。”
还有,利用职工宅基地面积发展以畜禽养殖为主的职工 庭院经济,这也是皖河一大特色;发挥区位优势,开发 垂钓休闲中心,吸引城市钓客下乡钓鱼观光,不失为皖 河经济增长点;抓住大批职工外出务工契机,吸引打工 仔大批资金回场投资小城镇建设;利用农场荒滩渍地资 源,开发进口杨树速生林经济……刘会满在近一次全场 干部大会上一一排出这些优势,津津乐道,如数家珍。 全体干部信心更足了,干劲更大了。
+ 思维跳出农场 打响农场品牌

熟悉刘会满的人都知道,他除了一种激情,还有敏锐的 头脑,跳跃式的思维,他自己则认为,困难农场更要扩 大开企业的外向度和开放度,打好对外这张牌,这是他 抓企业经营的工作法宝之一。
刘场长经常告诉身边的人,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 境,吸进项目和资金,通过精心打造工程以出色的任务 引进一批项目和资金。平时,他多次外出奔波,从上级 主管部门,从地方政府,积极争取政策和项目,凭着真 诚、执着,他的一番苦心赢得各方面的支持。2001年, 香港邵逸夫先生捐资50万元港币给农场建逸夫楼(省农 垦配套30万,农场自筹20万);同年11月,由省农业综 合开发办批准投资的500万元的两项万亩中低产田改造 工程落户皖河;今年初,406户移民建镇国债项目给农 场低洼地带职工带来了福音,今年8月,另一项水利国 债项目---投资1600万元的新光二站大型工程在农场江 堤投建。此外,回民分场20万元的自来水工程项目,场 区公路部分备料款70万元资金,扶贫项目50万元资金相 继由上级有关部门批准或拨款到位。
刘会满谈起外出奔波的感受时说:“我觉得自己就象一 个‘苦行僧’,四处化‘缘’,穷家难当,但乐此不 疲。”
除了引进项目和资金,刘场长鼓励机关干部和农业分场 负责人打开门路,消除壁垒,引进外地客商来场投资, 所谓人人都是投资环境,人人都要招商。两年来,先后 引进日本东工KOS株式会社、以色列棉花专家、澳大利 亚花生商来场考察,与外贸部门合作开发出订单产品基 地2500余亩,该场外向型农业方兴未艾。
刘会满深知团结的班子、团结的干部职工队伍是一项事 业兴旺的法宝,作为“班长”,他充分发扬民主,虚心 接受班子成员意见,共同谋划农场发展蓝图,形成凝心 聚力促发展的良好氛围。刘会满的心血没有白费,两年 来,皖河农场发生了重要变化,人们的精神状态是积极 的,亢奋的。农场经济开始轻松起跳,去年底实现扭亏 为盈,统一经营部分实现利润10万元,比上年减亏 400.8万元。今年上半年GDP比去年同期增长5.7%%。各 项指标均呈上升态势,农场经济总体向好。对此,刘会 满感到欣慰,同时他意识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他说: “一切才刚刚开始,农场脱困发展的路子还很长。”

关注安徽农垦官方微信平台

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