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亩方”里去杂忙
发布日期:2025-07-23 来源: 浏览次数:599
7月17日清晨5点多,天刚蒙蒙亮,大圹圩农场“千亩方”示范田里已是一片忙碌。农场近30名管理人员正在深一脚浅一脚地踩进水田,弯腰拔除自生稻。
“自生稻是不种自生的野生稻,”农业技术员瞿兴林一边拔除一边解释,“它们会与主栽品种争抢养分,影响产量和品质。”说话间,他手腕一翻,便连根带泥拔起一株自生稻。此时露水打湿了他的衣衫,泥巴沾满了胶鞋。
该场“千亩方”实际种植面积1040亩,是农场领导班子的“责任田”。自创建以来,从夏种摆盘育秧,到酷暑里拔除杂株,实干的脚印始终和农机辙、田垄线叠在一起,管理人员裤腿上的泥痕,成了最鲜活的“泥腿子”上岗证。
为抓好“千亩方”高产创建,技术培训是少不了的活儿。过去的技术培训在会议室,如今搬到了田间地头。技术人员给领导“上课”,现场示范杂株清理、水肥管理,这样的“田间课堂”今年以来已开展10余次。
“过去开会讲理论,现在田里教实操,”产业发展部许志杨捏着一株自生稻根系说,“只有亲手干过,制定的生产技术标准才接地气。”
“推行‘千亩方’高产示范就是要加快推动农业全产业链建设,加快粮食单产大面积提升。”农场负责人道出了推行“千亩方”创建的初衷。去年,大圹圩农场荣获全国农垦单产“大比武”劳动竞赛水稻单产提升农场特等组。
农场负责人表示,要通过精准的技术推广,把“千亩方”打造成现代农业的高产示范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