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日报丨打造麦稻周年高产“千亩方”

发布日期:2025-11-12  来源:  浏览次数:32

       2025年11月12日出版的《农民日报》第7版《新时代农垦》专刊“农垦‘两大行动’进行时”栏目,刊登了徐丽燕采写的新闻稿《安徽农垦皖河农场打造麦稻周年高产“千亩方”》,现予转发,共同分享—— 

安徽农垦皖河农场

打造麦稻周年高产“千亩方”

徐丽燕 文/图

测产现场,农业专家正细致地将稻粒倒入检测设备,严格开展水分、品质等指标测定。

     近日,农业专家对安徽农垦皖河农场“稻麦周年均衡增产项目”1100亩示范区水稻开展实收测产,平均亩产达741.62公斤,叠加午季小麦每亩实收583.91公斤,稻麦周年亩均总产量达1325.53公斤,超出1200公斤的总产量目标,高于当地麦稻平均单产17.3%。

     “麦稻‘千亩方’单产提升,主要得益于良种良法配套,注重全环节科技赋能。”皖河农场相关负责人周文说。

     今年以来,安徽农垦推行麦稻周年“千亩方”高产示范,把集中连片的1000亩耕地作为种植单元,同步实现粮食亩均单产提升和成本降低均在5%以上。皖河农场把“千亩方”创建与麦稻周年单产提升有机结合,探索粮食大面积单产提升新路径。

     稻茬麦高产,茬口精准衔接是先决条件。农场精确管控小麦收获和水稻播种的最佳时间,缩短茬口衔接农耗时间。小麦收割时,实施小麦秸秆还田,培肥地力、深松土壤,使水稻易扎根。水稻种植推行测土配方施肥,避免土壤板结,满足水稻生长需求。

     单产提升,需要良种先行、良法配套。示范田选用“玮两优8612”“扬粳糯2号”等耐高温、抗倒伏、病害少的优质品种,采取“机插秧+机点播”双模式的播种栽插。农场还集成秸秆粉碎还田、旱耕水整与毯苗机插相结合的农机作业模式,保障每亩基本苗达10万株左右,夯实高产基础。

     示范田实施“看苗灌溉”,做到精准控水。苗期控水促根下扎,分蘖期浅水间歇灌溉,分蘖末期适时晒田控制无效分蘖,抽穗扬花期遇高温则灌深水调节田间小气候。

     优质服务加上激励措施让技术落地更精细。农场建立完善的技术服务机制,设立专职管理小组定期“踏田巡查”指导,确保各项技术措施落实到位。通过开展产量竞赛等活动,激发农户种植积极性,形成“比学赶超”的良好氛围。

     好收成,更要有好保障。农场新扩建一条980吨粮食烘干线,日烘干能力达到1520吨,同时配备了充足的仓容,保障了粮食安全。在今年水稻抢收期间,粮食收储中心积极应对连阴雨天气,加班加点优于市场价格,及时收购职工群众抢收上来的粮食,做到顺价收购、应收尽收,守护了丰收成果,保障了农场及周边农户收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