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农垦“一体两翼”助推转型发展
发布日期:2017-04-07 来源: 浏览次数:5197
2016年春末夏初,江南诗山敬亭山景色如画。有一处叫作“优诗美地”的楼盘销售火爆,它以其新颖的规划设计、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精准的服务理念赢得开门红。优诗美地是安徽农垦通和房地产集团在宣城开发的项目。2016年,通和集团累计销售各类物业共2011套,营收7.88亿元,令业界刮目相看。与之异曲同工的是,方兴未艾的农垦投资金融业也开始羽翼渐丰,2016年实现效益6000万元,同样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它们与安徽农垦的主体——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共同构成了垦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去年战胜了多重严重自然灾害,扛住经济下行压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3亿元,利润2.09亿元,职均收入31287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12.1%,大灾之年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一体两翼助力安徽农垦转型发展。
调结构——强健现代农业主体
现代农业是安徽农垦立垦之业和主体支撑。近年来,安徽农垦根据各农场的自然禀赋和产业特色,加快区域性资源整合,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设立了农垦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奖补专项资金,支持旱改水、生态种养、高端设施农业、优质产品开发等方面项目建设,打造了一批大田农业、高效农业、高端农业、服务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不同类型的现代农业,形成了多品种多功能的现代农业经济构架。彻底改变传统农业单一的生产功能,实现了生产、生态、休闲、文化多功能并举。
——围绕生产功能,建设产业基地。在沿淮农场形成了28万亩小麦、水稻、大豆产业带,在沿长江农场形成了20万亩棉花、水稻、油菜产业带,在皖南丘陵形成了5万亩的茶叶生产带,建设了13个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示范区;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建设了规上的淮南农场800亩蘑菇和1000亩葡萄生产基地、方邱湖农场280个温室大棚600亩蔬菜基地、水家湖5300亩草莓基地和正阳关农场600亩果蔬基地。全垦区目前已形成皖南茶区以发展景观苗木、无性系良种茶园为主,沿江沿淮城郊型农场以发展蔬菜和水果为主,沿淮行蓄洪区农场发展畜禽养殖为主,淮北砀山果园场以发展优质设施水果为主的高效发展模式。优势产业带的建设,提高了垦区农业区域化、优质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水平。以粮食加工、茶叶、水果、酒类、禽蛋等为代表的垦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业绩突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农垦优质安全农产品深受市场欢迎。皖垦种业再次荣膺“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称号。倮倮米业多个产品和包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安徽省科技成果证书。雁湖面粉被评为2016年度国家“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加工企业”,部分产业已在全省发挥领军作用。
——围绕生活功能,发展体验农业。垦区各农场依据本场的自然禀赋条件,确立发展“回归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生态环保”的农业观光;“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做农家事、欣赏农家民俗”的乡村农家乐体验,以及“了解农耕文化、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农业科普教育旅游项目,努力提供“可欣赏、可展示、可参与、可体验、可食宿”的体验产品。目前,安徽农垦以“农场乐”为主题的垦区休闲体验涉农旅游业已初具规模。
位于蚌埠市的龙亢农场年均投入建设资金300 万元,初步构建了由远程视频监控、大田数据采集、农机作业监管、“我的农场”、“庄稼医院”、“网上供销社”等6大物联网应用系统。农场获批成为农业部大田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安徽省大田物联网重点示范场,作为科技型农场,每年吸引近3万人次前来观赏体验和学习。敬亭山茶场开发兴建了“绿雪苑”、“绿雪原生园”、“绿雪泉”、“绿雪姑娘亭”等景点,还与省城旅行社及有关中学合作开展春季中学生春游社会实践活动;位于合肥北大门的水家湖农场每年举办草莓文化节活动,吸引前来休闲采摘游客5万人次;地处黄河故道的砀山果园场,近年来每年配合地方政府举办 “梨花节”,接待游客数万人。
——围绕农业的生态功能,抚育绿水青山。在安徽农垦百万亩面积中,山地林地和水面占到了20%,农场大多地处城乡结合部,不少农场依山傍水。长期以来,垦区一直注重加强生态保护,让农垦天蓝、山青、水秀,在良好生态环境里开展“美好场镇”建设,不断提升“农垦颜值”。
敬亭山有一座子山峰,其北麓杂草、灌木葱茏,是发展名优茶园的绝佳之地。为了保护利用好这处资源,敬亭山茶场严守绿色生态,在陡峭的山坡职工肩扛手抬清理杂树、杂灌、乱石,几百亩的良种茶园替代了杂草荆棘丛,茶园和“敬亭绿雪”生态观光旅游融为一体,引得节假日来此游园观光、骑行的人络绎不绝。
——培育龙头企业,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在农业功能转型中,垦区农场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加大农业“接二”力度。所谓“接二”,就是要用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以食品加工为主导打通农业产业链,围绕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需要,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稳定的农产品加工原料。同时创新互联网营销模式,通过农业众筹、预售、聚土地等多种创新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开通旅游观光、土地租赁、农产品销售等网上服务,实现农产品按订单生产,有效降低销售风险。业已建成投用的皖垦农产品电商平台网上商城生意兴隆,正是整合了全系统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基地的生鲜、蔬菜、水果等资源,推广营销,从而形成了独具农垦特色的“互联网+农场+追溯+生鲜”电商体系。
所谓“连三”,就是大力发展休闲体验农业,把农业当成旅游产品来开发,规划布局。招引、培育、建设一批体验农庄精品,重点发展垂钓、餐饮、休闲、娱乐和葡萄采摘、游观光等项目,并做好商务需求配套的文章。近年来安徽农垦在省会合肥开设了四个大型农垦产品商超,推动了“放心农垦农产品”进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社区、超市和部队,同时以皖垦农产品公司为经营龙头和经营纽带,以垦区各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农场为依托,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进以安全优质高效农产品为主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建设。
转方式——锻造经济腾飞双翼
“十一五”初期,为了摆脱垦区经济对农业的过度依赖,安徽农垦面向市场,大胆地聚合人财物组织化的优势,组建了农垦通和集团,开始涉足房地产业。
2016年春末夏初,江南诗山敬亭山景色如画。有一处叫作“优诗美地”的楼盘销售火爆,它以其新颖的规划设计、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精准的服务理念赢得开门红。优诗美地是安徽农垦通和房地产集团在宣城开发的项目。2016年,通和集团累计销售各类物业共2011套,营收7.88亿元,令业界刮目相看。与之异曲同工的是,方兴未艾的农垦投资金融业也开始羽翼渐丰,2016年实现效益6000万元,同样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它们与安徽农垦的主体——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共同构成了垦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去年战胜了多重严重自然灾害,扛住经济下行压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3亿元,利润2.09亿元,职均收入31287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12.1%,大灾之年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一体两翼助力安徽农垦转型发展。 调结构——强健现代农业主体 现代农业是安徽农垦立垦之业和主体支撑。近年来,安徽农垦根据各农场的自然禀赋和产业特色,加快区域性资源整合,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设立了农垦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奖补专项资金,支持旱改水、生态种养、高端设施农业、优质产品开发等方面项目建设,打造了一批大田农业、高效农业、高端农业、服务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不同类型的现代农业,形成了多品种多功能的现代农业经济构架。彻底改变传统农业单一的生产功能,实现了生产、生态、休闲、文化多功能并举。 ——围绕生产功能,建设产业基地。在沿淮农场形成了28万亩小麦、水稻、大豆产业带,在沿长江农场形成了20万亩棉花、水稻、油菜产业带,在皖南丘陵形成了5万亩的茶叶生产带,建设了13个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示范区;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建设了规上的淮南农场800亩蘑菇和1000亩葡萄生产基地、方邱湖农场280个温室大棚600亩蔬菜基地、水家湖5300亩草莓基地和正阳关农场600亩果蔬基地。全垦区目前已形成皖南茶区以发展景观苗木、无性系良种茶园为主,沿江沿淮城郊型农场以发展蔬菜和水果为主,沿淮行蓄洪区农场发展畜禽养殖为主,淮北砀山果园场以发展优质设施水果为主的高效发展模式。优势产业带的建设,提高了垦区农业区域化、优质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水平。以粮食加工、茶叶、水果、酒类、禽蛋等为代表的垦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业绩突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农垦优质安全农产品深受市场欢迎。皖垦种业再次荣膺“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称号。倮倮米业多个产品和包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安徽省科技成果证书。雁湖面粉被评为2016年度国家“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加工企业”,部分产业已在全省发挥领军作用。 ——围绕生活功能,发展体验农业。垦区各农场依据本场的自然禀赋条件,确立发展“回归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生态环保”的农业观光;“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做农家事、欣赏农家民俗”的乡村农家乐体验,以及“了解农耕文化、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农业科普教育旅游项目,努力提供“可欣赏、可展示、可参与、可体验、可食宿”的体验产品。目前,安徽农垦以“农场乐”为主题的垦区休闲体验涉农旅游业已初具规模。 位于蚌埠市的龙亢农场年均投入建设资金300 万元,初步构建了由远程视频监控、大田数据采集、农机作业监管、“我的农场”、“庄稼医院”、“网上供销社”等6大物联网应用系统。农场获批成为农业部大田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安徽省大田物联网重点示范场,作为科技型农场,每年吸引近3万人次前来观赏体验和学习。敬亭山茶场开发兴建了“绿雪苑”、“绿雪原生园”、“绿雪泉”、“绿雪姑娘亭”等景点,还与省城旅行社及有关中学合作开展春季中学生春游社会实践活动;位于合肥北大门的水家湖农场每年举办草莓文化节活动,吸引前来休闲采摘游客5万人次;地处黄河故道的砀山果园场,近年来每年配合地方政府举办 “梨花节”,接待游客数万人。 ——围绕农业的生态功能,抚育绿水青山。在安徽农垦百万亩面积中,山地林地和水面占到了20%,农场大多地处城乡结合部,不少农场依山傍水。长期以来,垦区一直注重加强生态保护,让农垦天蓝、山青、水秀,在良好生态环境里开展“美好场镇”建设,不断提升“农垦颜值”。 敬亭山有一座子山峰,其北麓杂草、灌木葱茏,是发展名优茶园的绝佳之地。为了保护利用好这处资源,敬亭山茶场严守绿色生态,在陡峭的山坡职工肩扛手抬清理杂树、杂灌、乱石,几百亩的良种茶园替代了杂草荆棘丛,茶园和“敬亭绿雪”生态观光旅游融为一体,引得节假日来此游园观光、骑行的人络绎不绝。 ——培育龙头企业,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在农业功能转型中,垦区农场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加大农业“接二”力度。所谓“接二”,就是要用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以食品加工为主导打通农业产业链,围绕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需要,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稳定的农产品加工原料。同时创新互联网营销模式,通过农业众筹、预售、聚土地等多种创新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开通旅游观光、土地租赁、农产品销售等网上服务,实现农产品按订单生产,有效降低销售风险。业已建成投用的皖垦农产品电商平台网上商城生意兴隆,正是整合了全系统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基地的生鲜、蔬菜、水果等资源,推广营销,从而形成了独具农垦特色的“互联网+农场+追溯+生鲜”电商体系。 所谓“连三”,就是大力发展休闲体验农业,把农业当成旅游产品来开发,规划布局。招引、培育、建设一批体验农庄精品,重点发展垂钓、餐饮、休闲、娱乐和葡萄采摘、游观光等项目,并做好商务需求配套的文章。近年来安徽农垦在省会合肥开设了四个大型农垦产品商超,推动了“放心农垦农产品”进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社区、超市和部队,同时以皖垦农产品公司为经营龙头和经营纽带,以垦区各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农场为依托,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进以安全优质高效农产品为主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建设。 转方式——锻造经济腾飞双翼 “十一五”初期,为了摆脱垦区经济对农业的过度依赖,安徽农垦面向市场,大胆地聚合人财物组织化的优势,组建了农垦通和集团,开始涉足房地产业。
2016年春末夏初,江南诗山敬亭山景色如画。有一处叫作“优诗美地”的楼盘销售火爆,它以其新颖的规划设计、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精准的服务理念赢得开门红。优诗美地是安徽农垦通和房地产集团在宣城开发的项目。2016年,通和集团累计销售各类物业共2011套,营收7.88亿元,令业界刮目相看。与之异曲同工的是,方兴未艾的农垦投资金融业也开始羽翼渐丰,2016年实现效益6000万元,同样取得了不俗的业绩。 它们与安徽农垦的主体——蓬勃发展的现代农业共同构成了垦区经济发展的三驾马车,去年战胜了多重严重自然灾害,扛住经济下行压力,全年实现营业收入20.3亿元,利润2.09亿元,职均收入31287元,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率达112.1%,大灾之年全面完成了各项目标任务。一体两翼助力安徽农垦转型发展。 调结构——强健现代农业主体 现代农业是安徽农垦立垦之业和主体支撑。近年来,安徽农垦根据各农场的自然禀赋和产业特色,加快区域性资源整合,按照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要求,设立了农垦产品产业结构调整奖补专项资金,支持旱改水、生态种养、高端设施农业、优质产品开发等方面项目建设,打造了一批大田农业、高效农业、高端农业、服务农业、观光农业、体验农业等不同类型的现代农业,形成了多品种多功能的现代农业经济构架。彻底改变传统农业单一的生产功能,实现了生产、生态、休闲、文化多功能并举。 ——围绕生产功能,建设产业基地。在沿淮农场形成了28万亩小麦、水稻、大豆产业带,在沿长江农场形成了20万亩棉花、水稻、油菜产业带,在皖南丘陵形成了5万亩的茶叶生产带,建设了13个高产优质高效粮食示范区;以现代农业产业园为依托,建设了规上的淮南农场800亩蘑菇和1000亩葡萄生产基地、方邱湖农场280个温室大棚600亩蔬菜基地、水家湖5300亩草莓基地和正阳关农场600亩果蔬基地。全垦区目前已形成皖南茶区以发展景观苗木、无性系良种茶园为主,沿江沿淮城郊型农场以发展蔬菜和水果为主,沿淮行蓄洪区农场发展畜禽养殖为主,淮北砀山果园场以发展优质设施水果为主的高效发展模式。优势产业带的建设,提高了垦区农业区域化、优质化、规模化和专业化生产水平。以粮食加工、茶叶、水果、酒类、禽蛋等为代表的垦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经营业绩突出。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进一步完善,品牌建设进一步加强,农垦优质安全农产品深受市场欢迎。皖垦种业再次荣膺“中国种业信用骨干企业”称号。倮倮米业多个产品和包装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安徽省科技成果证书。雁湖面粉被评为2016年度国家“守合同重信用”单位、“全国放心粮油进农村进社区示范加工企业”,部分产业已在全省发挥领军作用。 ——围绕生活功能,发展体验农业。垦区各农场依据本场的自然禀赋条件,确立发展“回归自然、认识农业、怡情生活、生态环保”的农业观光;“吃农家饭、住农家屋、干农家活、摘农家果、做农家事、欣赏农家民俗”的乡村农家乐体验,以及“了解农耕文化、学习农业技术、增长农业知识”的农业科普教育旅游项目,努力提供“可欣赏、可展示、可参与、可体验、可食宿”的体验产品。目前,安徽农垦以“农场乐”为主题的垦区休闲体验涉农旅游业已初具规模。 位于蚌埠市的龙亢农场年均投入建设资金300 万元,初步构建了由远程视频监控、大田数据采集、农机作业监管、“我的农场”、“庄稼医院”、“网上供销社”等6大物联网应用系统。农场获批成为农业部大田物联网技术应用示范区、安徽省大田物联网重点示范场,作为科技型农场,每年吸引近3万人次前来观赏体验和学习。敬亭山茶场开发兴建了“绿雪苑”、“绿雪原生园”、“绿雪泉”、“绿雪姑娘亭”等景点,还与省城旅行社及有关中学合作开展春季中学生春游社会实践活动;位于合肥北大门的水家湖农场每年举办草莓文化节活动,吸引前来休闲采摘游客5万人次;地处黄河故道的砀山果园场,近年来每年配合地方政府举办 “梨花节”,接待游客数万人。 ——围绕农业的生态功能,抚育绿水青山。在安徽农垦百万亩面积中,山地林地和水面占到了20%,农场大多地处城乡结合部,不少农场依山傍水。长期以来,垦区一直注重加强生态保护,让农垦天蓝、山青、水秀,在良好生态环境里开展“美好场镇”建设,不断提升“农垦颜值”。 敬亭山有一座子山峰,其北麓杂草、灌木葱茏,是发展名优茶园的绝佳之地。为了保护利用好这处资源,敬亭山茶场严守绿色生态,在陡峭的山坡职工肩扛手抬清理杂树、杂灌、乱石,几百亩的良种茶园替代了杂草荆棘丛,茶园和“敬亭绿雪”生态观光旅游融为一体,引得节假日来此游园观光、骑行的人络绎不绝。 ——培育龙头企业,实现农业“接二连三”。在农业功能转型中,垦区农场以龙头企业为载体,加大农业“接二”力度。所谓“接二”,就是要用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以食品加工为主导打通农业产业链,围绕农产品加工业的发展需要,调整农产品品种结构,为农产品加工企业提供优质、稳定的农产品加工原料。同时创新互联网营销模式,通过农业众筹、预售、聚土地等多种创新的互联网营销模式,开通旅游观光、土地租赁、农产品销售等网上服务,实现农产品按订单生产,有效降低销售风险。业已建成投用的皖垦农产品电商平台网上商城生意兴隆,正是整合了全系统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和基地的生鲜、蔬菜、水果等资源,推广营销,从而形成了独具农垦特色的“互联网+农场+追溯+生鲜”电商体系。 所谓“连三”,就是大力发展休闲体验农业,把农业当成旅游产品来开发,规划布局。招引、培育、建设一批体验农庄精品,重点发展垂钓、餐饮、休闲、娱乐和葡萄采摘、游观光等项目,并做好商务需求配套的文章。近年来安徽农垦在省会合肥开设了四个大型农垦产品商超,推动了“放心农垦农产品”进学校、医院、宾馆、饭店、社区、超市和部队,同时以皖垦农产品公司为经营龙头和经营纽带,以垦区各产业化龙头企业为骨干,以农场为依托,加强农产品标准化建设,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体系,推进以安全优质高效农产品为主的产、供、销一体化经营体系建设。 转方式——锻造经济腾飞双翼 “十一五”初期,为了摆脱垦区经济对农业的过度依赖,安徽农垦面向市场,大胆地聚合人财物组织化的优势,组建了农垦通和集团,开始涉足房地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