砀山果园场:建场一甲子 绿色果业兴

发布日期:2015-11-26  来源:  浏览次数:4765

安徽农垦砀山果园场地处皖豫苏鲁四省接壤地带,19551124正式建场,至今已历整整一个甲子全场东西长14公里,南北宽3.6公里,最窄处1.2公里这里原是黄河故道,荒沙满目,动植物稀少,土壤系黄河沉积土,质地疏松,旱时大风刮起、沙天蔽日、淹没农田,当时有民谣:面缸一层沙,庄稼被打瞎,走路难睁眼,张口沙打牙;春风绕道鸟不下,墙倒屋塌人搬家,道尽风沙对当地人民的危害。通过60年的环境治理,贫瘠土地已成良田沃土,大片荒沙变为果海绿洲。

建场之初,砀山果园场作为安徽省劳改农场,落实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劳动改造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政策,坚持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原则,一大批罪犯在这里悔过自新、改恶从善,在改造罪犯的同时也改造了沙荒,在不茅之地建起了果园。整体划入农垦系统之后,经过多年建设,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黄河故道荒沙上建起了安徽领先、全国闻名、享誉全球的绿色水果企业。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初始时期,砀山果园场提出一面建场,一面生产,以果为主,多种经营的建场方针,改造沙荒,建立果园,开展以短养长,以苗养园生产活动,创造了当年育苗、当年出圃的快速育苗法,1959年部分果树开始结果,当年结果面积达8001964年将土地分成158个林眼,栽植梨、苹果、葡萄等近200个品种40多万株幼果树建成了万亩标准化果园70年代进入丰产期,1983年水果产量达1585万公斤,90年代通过高接换优淘汰劣质老品种、改栽优质新品种,主攻砀山酥梨,苹果和葡萄面积大大压缩。十五以来又发展了黄桃、油桃、日韩梨等名特优新品种,砀山酥梨则致力打造翡翠品牌、实现优化升级,全场建成89个职工果园大棚和120亩连栋大棚,主要栽植杏、葡萄和樱桃,近几年每个大棚年亩均效益达2万余元。与此同时,建设了果园旱能灌、涝能排的水利系统每个林眼打机井2口,实现了耕作、植保的农机化作业。翡翠酥梨坚持绿色生态生产标准,自1992年以来一直保有绿色食品称号,1996翡翠牌商标经国家工商局注册,连获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称号,1998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2005年,该场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100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场,并于近日上榜中国绿色食品荣誉企业1964年砀山酥梨开始出口,现以出口外销为主,2000年取得中国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授予自营出口权,当年出口300万公斤,并保持了年均20%的增速,出口到港澳、东南亚和欧盟各国,其中,对意大利、泰国等国实行直接出口贸易,享誉海内外。

主导产业日渐勃兴。建场初期,砀山果园场探索尝试多种经营,相继成立了副业队、面粉加工厂、建筑公司、供销公司和葡萄酒厂。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工商业改制后方兴未艾,修理厂、裁缝部、基建队、澡堂、理发店、预制厂、汽车队、面粉厂、砖窑厂等个体私营工商业不断发展壮大、走向繁荣,自由贸易十分活跃,到2015年,场区企业发展到51家。为了做强做大做优主导产业,2010年创办了皖垦果业有限公司,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现拥有21000吨、2000吨气调库和105亩葡萄、30亩樱桃连栋设施大棚,建成120亩标准化酥梨园,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统一化经营、目标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同时,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塑造名牌形象,拓展市场空间,农业产业化发展日渐勃兴、迈向新阶段。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砀山果园场长期坚持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1960年,在果园四周建成了庞大防风林网,2000年以来定植杨树110万株。2009年开始利用国家保障房政策建设民生工程,建成翡翠花园东园、西园3个居民小区,基本实现了全场职工集中居住,廉租房、危房改造和职工集资累计建设成套住宅1100多套,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现今超过90%的职工家庭搬进新房,水电路、下水道、场区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也日臻完善,同时加强环境工程建设,场部建成了2000平方米

安徽农垦砀山果园场地处皖豫苏鲁四省接壤地带,19551124正式建场,至今已历整整一个甲子全场东西长14公里,南北宽3.6公里,最窄处1.2公里这里原是黄河故道,荒沙满目,动植物稀少,土壤系黄河沉积土,质地疏松,旱时大风刮起、沙天蔽日、淹没农田,当时有民谣:面缸一层沙,庄稼被打瞎,走路难睁眼,张口沙打牙;春风绕道鸟不下,墙倒屋塌人搬家,道尽风沙对当地人民的危害。通过60年的环境治理,贫瘠土地已成良田沃土,大片荒沙变为果海绿洲。

建场之初,砀山果园场作为安徽省劳改农场,落实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劳动改造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政策,坚持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原则,一大批罪犯在这里悔过自新、改恶从善,在改造罪犯的同时也改造了沙荒,在不茅之地建起了果园。整体划入农垦系统之后,经过多年建设,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黄河故道荒沙上建起了安徽领先、全国闻名、享誉全球的绿色水果企业。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初始时期,砀山果园场提出一面建场,一面生产,以果为主,多种经营的建场方针,改造沙荒,建立果园,开展以短养长,以苗养园生产活动,创造了当年育苗、当年出圃的快速育苗法,1959年部分果树开始结果,当年结果面积达8001964年将土地分成158个林眼,栽植梨、苹果、葡萄等近200个品种40多万株幼果树建成了万亩标准化果园70年代进入丰产期,1983年水果产量达1585万公斤,90年代通过高接换优淘汰劣质老品种、改栽优质新品种,主攻砀山酥梨,苹果和葡萄面积大大压缩。十五以来又发展了黄桃、油桃、日韩梨等名特优新品种,砀山酥梨则致力打造翡翠品牌、实现优化升级,全场建成89个职工果园大棚和120亩连栋大棚,主要栽植杏、葡萄和樱桃,近几年每个大棚年亩均效益达2万余元。与此同时,建设了果园旱能灌、涝能排的水利系统每个林眼打机井2口,实现了耕作、植保的农机化作业。翡翠酥梨坚持绿色生态生产标准,自1992年以来一直保有绿色食品称号,1996翡翠牌商标经国家工商局注册,连获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称号,1998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2005年,该场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100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场,并于近日上榜中国绿色食品荣誉企业1964年砀山酥梨开始出口,现以出口外销为主,2000年取得中国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授予自营出口权,当年出口300万公斤,并保持了年均20%的增速,出口到港澳、东南亚和欧盟各国,其中,对意大利、泰国等国实行直接出口贸易,享誉海内外。

主导产业日渐勃兴。建场初期,砀山果园场探索尝试多种经营,相继成立了副业队、面粉加工厂、建筑公司、供销公司和葡萄酒厂。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工商业改制后方兴未艾,修理厂、裁缝部、基建队、澡堂、理发店、预制厂、汽车队、面粉厂、砖窑厂等个体私营工商业不断发展壮大、走向繁荣,自由贸易十分活跃,到2015年,场区企业发展到51家。为了做强做大做优主导产业,2010年创办了皖垦果业有限公司,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现拥有21000吨、2000吨气调库和105亩葡萄、30亩樱桃连栋设施大棚,建成120亩标准化酥梨园,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统一化经营、目标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同时,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塑造名牌形象,拓展市场空间,农业产业化发展日渐勃兴、迈向新阶段。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砀山果园场长期坚持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1960年,在果园四周建成了庞大防风林网,2000年以来定植杨树110万株。2009年开始利用国家保障房政策建设民生工程,建成翡翠花园东园、西园3个居民小区,基本实现了全场职工集中居住,廉租房、危房改造和职工集资累计建设成套住宅1100多套,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现今超过90%的职工家庭搬进新房,水电路、下水道、场区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也日臻完善,同时加强环境工程建设,场部建成了2000平方米

安徽农垦砀山果园场地处皖豫苏鲁四省接壤地带,19551124正式建场,至今已历整整一个甲子全场东西长14公里,南北宽3.6公里,最窄处1.2公里这里原是黄河故道,荒沙满目,动植物稀少,土壤系黄河沉积土,质地疏松,旱时大风刮起、沙天蔽日、淹没农田,当时有民谣:面缸一层沙,庄稼被打瞎,走路难睁眼,张口沙打牙;春风绕道鸟不下,墙倒屋塌人搬家,道尽风沙对当地人民的危害。通过60年的环境治理,贫瘠土地已成良田沃土,大片荒沙变为果海绿洲。

建场之初,砀山果园场作为安徽省劳改农场,落实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劳动改造与思想教育相结合的政策,坚持改造第一、生产第二的原则,一大批罪犯在这里悔过自新、改恶从善,在改造罪犯的同时也改造了沙荒,在不茅之地建起了果园。整体划入农垦系统之后,经过多年建设,如今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在黄河故道荒沙上建起了安徽领先、全国闻名、享誉全球的绿色水果企业。

现代农业稳步发展。初始时期,砀山果园场提出一面建场,一面生产,以果为主,多种经营的建场方针,改造沙荒,建立果园,开展以短养长,以苗养园生产活动,创造了当年育苗、当年出圃的快速育苗法,1959年部分果树开始结果,当年结果面积达8001964年将土地分成158个林眼,栽植梨、苹果、葡萄等近200个品种40多万株幼果树建成了万亩标准化果园70年代进入丰产期,1983年水果产量达1585万公斤,90年代通过高接换优淘汰劣质老品种、改栽优质新品种,主攻砀山酥梨,苹果和葡萄面积大大压缩。十五以来又发展了黄桃、油桃、日韩梨等名特优新品种,砀山酥梨则致力打造翡翠品牌、实现优化升级,全场建成89个职工果园大棚和120亩连栋大棚,主要栽植杏、葡萄和樱桃,近几年每个大棚年亩均效益达2万余元。与此同时,建设了果园旱能灌、涝能排的水利系统每个林眼打机井2口,实现了耕作、植保的农机化作业。翡翠酥梨坚持绿色生态生产标准,自1992年以来一直保有绿色食品称号,1996翡翠牌商标经国家工商局注册,连获国家级、省级名牌农产品称号,1998年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2005年,该场被农业部批准为全国100无公害农产品生产基地农场,并于近日上榜中国绿色食品荣誉企业1964年砀山酥梨开始出口,现以出口外销为主,2000年取得中国进出口企业资格证书,授予自营出口权,当年出口300万公斤,并保持了年均20%的增速,出口到港澳、东南亚和欧盟各国,其中,对意大利、泰国等国实行直接出口贸易,享誉海内外。

主导产业日渐勃兴。建场初期,砀山果园场探索尝试多种经营,相继成立了副业队、面粉加工厂、建筑公司、供销公司和葡萄酒厂。随着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体制确立,工商业改制后方兴未艾,修理厂、裁缝部、基建队、澡堂、理发店、预制厂、汽车队、面粉厂、砖窑厂等个体私营工商业不断发展壮大、走向繁荣,自由贸易十分活跃,到2015年,场区企业发展到51家。为了做强做大做优主导产业,2010年创办了皖垦果业有限公司,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现拥有21000吨、2000吨气调库和105亩葡萄、30亩樱桃连栋设施大棚,建成120亩标准化酥梨园,逐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实现了统一化经营、目标化管理和标准化生产,同时,大力实施名牌战略,塑造名牌形象,拓展市场空间,农业产业化发展日渐勃兴、迈向新阶段。

人居环境持续改善。砀山果园场长期坚持植树造林、防风固沙,改善生态环境,1960年,在果园四周建成了庞大防风林网,2000年以来定植杨树110万株。2009年开始利用国家保障房政策建设民生工程,建成翡翠花园东园、西园3个居民小区,基本实现了全场职工集中居住,廉租房、危房改造和职工集资累计建设成套住宅1100多套,建筑面积11万多平方米,现今超过90%的职工家庭搬进新房,水电路、下水道、场区绿化等基础配套设施也日臻完善,同时加强环境工程建设,场部建成了2000平方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