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亢农场试验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经验引关注
发布日期:2015-09-09 来源: 浏览次数:4315

根据缪向阳的介绍,龙亢农场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近5年“创新垦地合作发展模式”的探索实践,试验区面积已达389平方公里,覆盖人口21万,有力地推动了周边农村人口向农场场部城镇集中,国有农场现代农业向安徽各地农村辐射,促使农村变农场、农民变居民,城乡一体化发展取得了重要成果和突出成效。
一、城乡一体化成效初显
人口翻番。近5年农场城镇新增人口1. 5万,总人口达到3万人,新增人口主要来自周边农村。总人口中,中青年比例70%以上,学生6000多人,95%以上为农民子女。
城镇扩容。农场城镇建成区面积达3平方公里,其中新增面积1平方公里,扩容50%。新增住宅面积40.3万㎡,其中住宅4800套,新建商业门面660间;医院新增床位200张;学校新增教学面积3600㎡;城镇供水、供电、绿化得到全面提升。目前,农场城镇商贸繁荣,日流动人口达2万人,商业街繁荣似锦,小吃夜市不打烊。
农民增收。2014年试验区农民人均收入10600元,与2010年试验区成立前相比,增收3240元。三乡镇主要作物亩均单产达1000斤以上,同比增加
园区扩大。试验区原规划6.8平方公里农民创业园,基础设施投入1000多万元,引进项目18个,提供就业岗位超过3000个。2014年,以农场食品产业园为基础,垦地合作启动省级龙亢经济开发区,规划面积28平方公里,起步区5.8平方公里,聘请专业机构完成开发区一体化规划,开发区道路、安置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已正式启动。
二、城乡一体化在体制机制方面的突破
第一,突破条块分割,凸显垦地优势互补。试验区的成立,让原本分属省农垦集团和怀远县的经济、行政主体一体规划、一体建设、一体招商,国有农场在农业生产机械化、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方面的优势得到了发挥,大型农机具有了用武之地,三乡镇众多的劳动力资源和广袤农田,有了新的发展机遇。
第二,突破行政边界,一场三镇共同发展。垦地联合成立协调领导小组统筹试验区建设,在顶层设计上达成共识。按照垦地一体化、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要求,打破行政区域和体制界限,编制了包括试验区“一场三镇”2010-2030年总体发展规划、试验区“十二五”发展规划、城镇控制性规划,为试验区城乡一体化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突破行政区划的束缚,试验区城乡一体化建设呈现勃勃生机。农场发挥农业“国家队”示范带动作用,平均每年推广3-5个新品种,提升当地农业科技水平;以“订单农业”和“公司+农户”模式,带动当地农民致富;以工业化和城镇化引领当地“三农”综合发展;以种业公司为龙头,带动3万亩优质种源繁育基地建设;以雁湖面粉公司为龙头,带动周边乡镇40万亩小麦订单收购加工,每年带动农民增收4000多万元;以城镇发展吸引了1.5万周边农民进镇就业、居住。龙亢农场和当地经济发展已成为事实上的共同体,形成了多种身份相融合、多种体制共发展的新格局。
第三,创建支持体系,城乡一体化获得有力支撑。城乡一体化建设离不开政策资金支持,怀远县和省农垦集团制定了“双预算”、“两不取”、“一倾斜”政策,共同搭建试验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政策资金平台。“双预算”即怀远县对农场区域内产生的税收和土地出让金县级可用部分全额预算为农场发展基金,用于农场城镇管理和产业发展。截至目前,已累计拨付1.3亿元;“两不取”即省农垦集团对龙亢农场经营所得、怀远县拨付农场的“双预算”资金,一分不取;“一倾斜”即农垦集团和蚌埠市、怀远县对试验区在政策、项目、资金等方面优先安排,目前项目资金已安排2.8亿元,土地指标安排近千亩,有力地支撑了试验区城乡一体化建设。
第四,突破传统方式,创新建立四个体系。龙亢试验区的建设,一直受到农业部、省农委及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各级领导不断深入调研指导工作。在去年11月29号全国试验区工作交流会议上,汪洋副总理等领导听取了龙亢试验区的汇报。省政府召开专题会议,强调:龙亢农场试验区作为全国农垦系统唯一的国家级试验区,试验区域在龙亢农场、在怀远县,统筹支持的责任在省里,取得的经验要向全国推广。要妥善处理政府与市场、政府与企业、企业与农民的关系,充分激发市场主体的内生动力,积极创新完善现代农业经营组织体系、产业体系、建设体系、管理服务体系。
2012<
- 上一篇:央广新闻:国家队深耕现代特色农业 技术效率效益全面领先
- 下一篇:无